所有,他不信命,他只信自己。
可到了此时,重新再回想起过往的这一切。施焦顾这才发现,自己现在之所以能走上通往成功的道路,最重要的依仗,其实正是那份所谓的“好运”。
而那份“好运”也不是他们一家人的否极泰来,那只是被别人算计好的一切。
虽然并不想承认这一点,但施焦顾已经看清了一点。自己过往这几年的人生,其实早就被人安排的一清二楚。
如果没有那份专栏的邀约,如果没有对方主动提供的那些详实资料作为基础,他又怎么可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那般详尽的报道?
身为一名记者,施焦顾深深的知道,“一年”这两个字,在这句话中是多么的重要。这两个字,不仅仅只是描述了一个时间段,更代表了新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时效性。
如果“暴力驱逐”这样的丑闻晚几年才被爆出。等到事情早已经过去;等到新的公园、社区、图书馆已经在原来的塑料屋上拔地而起;等到就连那些曾经住在塑料屋里的人们,都已经不再提起。
那时,即便是同样的报道,即便是同样会引起不小的轰动,但也再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像现在这样,因为一个新闻,就推动了高低不同等级区域间的合作。
如果错过了那份时效性,如现在这般,不同区域在用工、交通、住房一系列问题上的合作与互补,也许又不知要再等多少年才有机会实现。
施焦顾当然明白,正是因为那个系列报道间接推动了不同区域间的合作互通,才是他之所以能获奖的最大原由。
而这个时机,这份时效性,并不是他自己创造的,也不是他自己发现后主动把握的。他之所以能够赶上这班车,他之所以能够站上那个完美的时间点,他之所以能够获奖,都只因为那个化名“答可”的人主动向他发出了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