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军队三路包抄准噶尔军,噶尔丹怒而与清彻底反目,率所部挥军南下,于八月三十一日抵达乌兰布通,此地距京城距离不过六百余里。
可噶尔丹不知,此番南进,实则正是中了皇上的圈套。
战场距离京城越近,清军的后勤线便越短,噶尔丹的后勤线便越长。他本就兵力不敌清军,妄自非大以为沙俄会从背后支援,殊不知这强有力的后盾早已被皇上切断了去。
然而这本是极力战事的一件事儿,可噶尔丹的行军方向却出乎了皇上事先预料。
恭亲王常宁所部未能及时赶到乌兰布通,而其他几路部队中,被留用的阿刺尼率领残余部下三千余人于八月下旬同福全会和,但科尔沁方向的两万余部队只来得及赶到乌兰布通以北方向数百里外,未能直接参与战斗。
这乌布兰通是一座通体赤红的小山,泡子河与哈而哈河从乌兰布通的西北方向汇入萨力克河,再向北注入西拉木伦河。乌布兰通山南面山坡是无法攀登的悬崖桥北,北面山坡则是一个虽可攀登,却极为陡峭的斜坡,易守难攻。
噶尔丹部队寻找山林深壑,倚险结营,布阵于山上林间,用上万头骆驼,缚住骆驼蹄跪于地面,骆驼背上加装箱垛,继而用毛毡渍水盖于箱垛之上,环绕乌兰布通山摆成一条防线,是为驼城。噶尔丹部队兵士从驼与驼之间的缝隙,使用从沙俄购买的火枪射击目标。
清军虽也持有火枪与弓箭,可奈何驼城坚硬难攻,一时不得法。
福全所率军队皆是精锐,可却并未见识过驼城的厉害,且自认为有火炮的优势,于是派遣佟国纲侧翼迂回,准备炮打隔山,将噶尔丹布置的驼城炸毁。
可迂回、侧击这战术虽是简单,若要精确操作起来却颇有几分难度。
福全安排仓促,清军阵型毫无章法,抬着大炮,向准噶尔军仰攻。
噶尔丹流畅地将预备军队骑兵调来,携长刺由着斜坡上冲击而下,福全的士兵登时兵败如山倒。
然噶尔丹的骑兵不仅有弓骑与刀骑,亦有为数不少拿着火绳枪的火枪骑兵。
当头一人看准了于兵荒马乱中奋勇杀敌的佟国纲,举枪瞄准,一枪击中佟国纲胸部。
幸而这一枪未射中心门关要处,只将佟国纲胸腔震裂,打落马下。
随福全军由皇上钦点为副将的沈夜见他如此,忙护他一路往军营行去。
佟国纲骁勇善战,如今胜负重伤,自然军心大乱。